为贯彻《民盟徐州市委开展“两学一走”活动方案》,民盟教育教学研究支部、民盟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支部第一时间组织盟员阅读学习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活动计划,两支部主委高青、沈毅亲自将学习材料送到盟员手中。以“学走结合、走实走深”为指导原则,结合“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改革理念,在盟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上,10月25日,民盟徐州教育教学研究支部、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支部盟员一行14人来到贾汪区塔山镇中心小学,联合开展“两学一走”活动。
在塔山小学的校园里,60余名留守儿童已经等在那里,热切盼望盟员们的到来。盟员老师们一路上也在不停念叨孩子们的名字,两年多来的陪伴,他们早已和这座运河边的乡村学校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关心和牵挂这里的孩子已成了习惯。为了这次活动,盟员们做了大量充足的准备:素白长卷、颜料盒、油彩棒、诗词本、小礼物等等,计划着和孩子们一起“共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描绘美好未来”。
在洒满秋日阳光的校园里,14米的白色长卷徐徐展开,刘海丽、张健等老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教会他们颜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后,便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创作中,白色的画布逐渐变得五彩斑斓,那是盟员和孩子共同编织的梦想。
高青、沈毅等盟员则在教室里和塔山小学的校领导一起探讨学校的发展。王玉宝校长说,在民盟徐州教育教学研究支部和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支部的智慧支持下,学校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上好课”到现在的“办好学”,逐步确立了“走向自我完成”的办学理念和“成为一束光”的育人目标。这样的理念和目标是先进的,也是长远的。刘春娥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童诗工作室”的进展情况,叙述中流露出的乡村教师的坚守和留守儿童的渴望,让在场的盟员忍不住热泪盈眶。
乡村振兴,必须关注和依靠乡村教育的振兴。公平有质,是乡村教育的梦想,体量庞大、师资薄弱,是徐州乡村教育的现状。“现实与理想,此处与远方,是我们从来都要面对的距离。两年里我们没有想过退缩或放弃。这背后有陶行知、梁漱溟等民盟先贤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引领,也有民盟徐州市委的关心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每个教育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高青老师说。沈毅也表示,农村教育不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而应该是“走出去”:有能力面对一个广阔的世界;“留下来”:有热情建设一个美好的家乡。
学思用,知信行,高质量践行“同学同走、互促互进”,徐州民盟在行动!